吃小龙虾“吃”出的专利——龙虾壳生物沥青来源:临沂专利申请服务中心
![]() 临沂专利申请服务中心讯:如今也是到了吃小龙虾的旺季了,晚上吃着烧烤、小龙虾,喝着冰啤酒也是一件美事。不过,我们吃小龙虾吃的是个美味,没想到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博士团队吃小龙虾竟然”吃”出了专利。将小龙虾壳进行研磨然后将其加入基质沥青里,居然可以提高其耐热性。这一成功发现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并申请了专利。只能说,学霸不愧是学霸! 小龙虾虽然好吃,但是有句话说得对“一盆龙虾半盆壳”。去年6月的一个晚上,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吕松涛教授与其团队去学校东门吃夜宵。在吃完小龙虾后,看着一座座的龙虾壳,吕松涛教授突然提出一个问题:“龙虾壳经过200℃以上的高温油爆后还能完好无损,说明其高温性能相当不错,如果把它用到基质沥青里面是不是能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呢?”而这一问题正好与当前国际上关于生物沥青的研究热点相契合。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师生们就根据这个设想展开了研究。在期间,他们了解到小龙虾在消费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弃龙虾壳,因为用途有限,大部分都是直接作为垃圾丢弃,由此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就这样,在吕松涛教授的指导下,夏诚东博士带着郭燕鹏、胡隆两名硕士开始了对龙虾壳研究的进程。首先将经过清洗、去油、烘干处理的龙虾壳进行研磨,得到粒径≤0.15mm的粉末,然后将其加入加热融化后的基质沥青,并加热经充分搅拌后得到龙虾壳粉改性沥青。经过大量反复的试验检测证明,掺入龙虾壳粉可以有效的改善沥青的高温性能。 目前,团队已经将这一成果发表在了国际知名期刊(中科院一区期刊,影响影子IF:6.395)《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并委托临沂专利申请服务中心申请了国家专利。团队所开发的道路新材料龙虾壳生物沥青(bio-asphalt)对于提升传统路面材料性能、减少生物废料对环境的污染、解决因高温引起的路面变形、减少雨水造成沥青里小石子脱落等常见的路面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使看似没有关联的学科——生物学和食品科学技术与交通运输工程得到一次成功的融合。
|